【吾师道也则耻师焉师的意思是什么】一、
“吾师道也,则耻师焉”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师说》。其中,“师”的含义在句中具有双重意义,需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首先,“师”在这里可以指“老师”,即传授知识、指导学习的人;其次,在古汉语中,“师”也有“效法、学习”的意思。因此,整句话可理解为:“我以学习道理为本,却以向老师请教为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轻视师道、不愿虚心求教现象的批判。
通过分析这句话中的“师”字,可以看出韩愈强调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并指出“圣人无常师”,鼓励人们不拘泥于身份地位,广泛学习、虚心请教。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含义 | 解释说明 |
| 吾 | 我 | 代词,表示说话者自己 |
| 师 | 老师 / 学习 | 在此句中,“师”既指“老师”,也引申为“学习、效法” |
| 道 | 道理 / 学问 | 指儒家之道或学问 |
| 也 | 助词 | 表示语气,加强判断 |
| 则 | 就 |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那么” |
| 耻 | 以……为耻 | 表达一种羞耻、不以为然的情绪 |
| 师 | 老师 | 此处指“老师”,与前一个“师”构成对比 |
| 焉 | 于此 / 在这里 | 表示地点或状态,相当于“于此” |
三、延伸理解
韩愈在《师说》中提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是只要是有道理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他批评了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尊敬老师的必要性。
因此,“吾师道也,则耻师焉”不仅是一句简单的句子,更是韩愈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和对教育理念的坚定主张。
如需进一步探讨《师说》全文或相关语句,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