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手可得的含义】“唾手可得”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完成或获得。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成语解释
“唾手可得”字面意思是“用嘴吐一口唾液就能得到”,比喻事情极其容易完成或获取,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或代价。它强调的是“轻松、便捷”的特点,常用于描述机会、成果、资源等的易得性。
- 出处: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此乃天之所授,非人力所能致也。故曰‘唾手可得’。”
- 现代用法:多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中,表达对某事轻易获得的感叹或评价。
二、使用场景举例
|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含义说明 |
| 机会 | 这个项目的机会唾手可得,只要用心去做就行。 | 表示机会很容易抓住。 |
| 成果 | 只要努力,成功就唾手可得。 | 强调成功只需付出一点努力。 |
| 资源 | 这些资料在图书馆里唾手可得。 | 表示资源易于获取。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说明 |
| 近义词 | 易如反掌、轻而易举 | 表示事情很容易完成 |
| 反义词 | 难以企及、千辛万苦 | 表示事情很难实现 |
四、注意事项
1. 语气色彩:该成语多用于正面评价,但也可用于讽刺,比如“这机会唾手可得,你却错过了”,带有批评意味。
2. 适用对象:适用于人、事、物等,但通常不用于抽象概念(如“幸福”)。
3. 搭配使用:常见搭配为“唾手可得的机会”、“唾手可得的成功”等。
五、总结
“唾手可得”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明确的成语,用来形容事情非常容易达成或获得。它不仅体现了汉语文化的智慧,也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理解其含义并恰当运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唾手可得 |
| 含义 | 形容事情很容易完成或获得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用法 | 多用于口语或书面语 |
| 例子 | 机会、成果、资源等 |
| 近义词 | 易如反掌、轻而易举 |
| 反义词 | 难以企及、千辛万苦 |
| 注意事项 | 语气色彩多样,适用于多种对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