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被除数除数和商】在数学中,除法是一个基本的运算,常用于解决分配、分组或比较的问题。在进行除法运算时,会涉及到三个关键术语:被除数、除数和商。了解这三个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和应用。
一、概念总结
1. 被除数(Dividend)
被除数是指在除法运算中,被分割或被均分的数。它表示的是整体的数量,是需要被分成若干份的对象。
2. 除数(Divisor)
除数是用来除被除数的数,表示每一份的大小或分组的数量。它决定了被除数可以分成多少等份。
3. 商(Quotient)
商是除法运算的结果,即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后得到的数值。它表示的是每一份的大小或分成了多少份。
二、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除法表达式中,通常写作:
> 被除数 ÷ 除数 = 商
例如:
12 ÷ 3 = 4
其中,12 是被除数,3 是除数,4 是商。
三、总结表格
| 术语 | 定义 | 示例 |
| 被除数 | 被分割或被均分的数 | 12 |
| 除数 | 用来分割被除数的数 | 3 |
| 商 | 被除数除以除数后的结果 | 4 |
四、实际应用举例
- 例子1:小明有15颗糖果,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人能分到几颗?
- 被除数:15(糖果总数)
- 除数:5(朋友人数)
- 商:3(每人分得的糖果数)
- 例子2:一个班级有30人,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 被除数:30(总人数)
- 除数:6(每组人数)
- 商:5(分组数)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被除数、除数和商是除法运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除法表达式,并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分配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