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得虎子的上一句】“焉得虎子”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后汉书·班超传》。这句话原本是班超在西域立下大功时所说,用来表达他通过亲身经历才真正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后来,“焉得虎子”常被用来比喻不亲身经历就无法真正了解事物。
一、
“焉得虎子”的完整出处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呢?引申为:不冒风险,就不能获得成功;不亲身经历,就难以掌握真相。
这一成语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古人勇于冒险、追求真理的精神。在现代,它也被广泛用于鼓励人们勇敢面对挑战,不畏艰难。
二、表格展示
| 成语 | 出处 | 原文 | 解释 | 引申义 | 现代应用 | 
| 焉得虎子 | 《后汉书·班超传》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不进入虎穴,怎能捉到虎子? | 不冒风险,难获成功;不亲身经历,难知真相 | 鼓励人们勇敢尝试、勇于探索 | 
| 源自历史 | 班超在西域的征战中 | 班超曾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表达其亲身经历西域的艰辛与收获 | 强调实践与经验的重要性 | 用于教育、职场、个人成长等场景 | 
三、结语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仅是古代智慧的体现,更是对现代人的一种激励。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唯有敢于行动、勇于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实现目标。这个成语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功,往往来自不惧艰险的坚持与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