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来迟成语的意思】“姗姗来迟”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到来得比较晚,但并非完全迟到,而是带着一种从容不迫、优雅的姿态。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人物的出场或事件的发生,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情感色彩。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姗姗 | 慢慢地、缓缓地样子 | 
| 来迟 | 来得晚 | 
整体意思:形容人或事物慢慢地、不紧不慢地到来,通常带有赞赏或调侃的语气,表示虽然来得晚,但并不显得仓促或失礼。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出自《诗经·邶风·简兮》:“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我无是’,公言‘赐我’。……” 虽非直接引用,但在后世文学中,“姗姗”一词常用于描写女子行走姿态,引申为“慢慢而来”的意思。
- 现代用法:常用于描写人或事物的到来,尤其是女性或重要人物的登场,带有优雅、从容的意味。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慢悠悠地、缓步而来、迟迟未到 | 
| 反义词 | 飞奔而来、立刻到达、雷厉风行 | 
四、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人物出场 | 她在掌声中姗姗来迟,气质非凡。 | 
| 事件发生 | 会议开始半小时后,他才姗姗来迟。 | 
| 文学描写 | 月光下,她姗姗来迟,仿佛从梦中走出。 | 
五、总结
“姗姗来迟”是一个富有画面感和情感色彩的成语,不仅表达了“来得晚”的意思,还传达出一种从容不迫、优雅大方的态度。它常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交流中,增添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通过了解它的含义、出处、用法以及相关词汇,可以更好地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这一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