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子不足与谋是什么意思】“竖子不足与谋”是一句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的古语,原意是“这小子不值得与他共谋大事”。这句话常用来表示对某人能力、见识或品行的轻视,认为其不足以参与重要的决策或行动。
一、
“竖子不足与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刘邦在鸿门宴后对范增说的一句话。当时项羽没有听从范增的建议杀掉刘邦,范增非常愤怒,说:“竖子不足与谋。”意思是“这小子(指项羽)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
这句话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对他人能力的否定,带有强烈的贬义和讽刺意味。在现代语境中,也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些人不够成熟、缺乏远见的不满。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 |
| 原文 | “竖子不足与谋” |
| 字面意思 | “这小子不值得与他共谋大事” |
| 作者 | 司马迁(记载者),范增(说出者) |
| 使用场景 | 表达对某人能力、见识或品行的轻视 |
| 含义 | 贬义,带有讽刺意味 |
| 现代用法 | 用于批评他人不够成熟、缺乏远见 |
| 相关人物 | 范增、项羽、刘邦 |
| 文化影响 | 成为常用成语,常见于文学、影视作品 |
三、延伸理解
虽然这句话带有明显的贬义,但在具体语境中,也可能是出于无奈或对局势的判断。例如,在历史上,范增正是因为觉得项羽不可靠,才发出这样的感叹,最终导致了楚汉之争的失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避免随意使用此类带有侮辱性的语言,以免伤害他人感情。但如果是在特定语境下,如历史讨论或文学分析中,合理使用这类词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与准确性。
通过了解“竖子不足与谋”的出处与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也能在现代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