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旷天低树】一、
“野旷天低树”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停泊在建德江边时所见的自然景象,意境开阔、宁静而略带孤寂。整句诗通过“野旷”、“天低”、“树”三个意象,勾勒出一幅广阔的自然画卷,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感慨。
该诗句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绪变化。
二、关键信息总结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诗句出处 | 唐代诗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
句子原文 | 野旷天低树 |
作者 | 孟浩然(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 |
诗作背景 | 描写诗人夜泊建德江时的所见所感,表现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
意象分析 | - 野旷:荒野广阔 - 天低:天空仿佛低垂 - 树:远处的树木 |
艺术特色 | 意境开阔,语言简练,情景交融,富有画面感 |
情感表达 | 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透露出淡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
文化意义 | 展现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典型风格,是后世诗人学习和借鉴的重要作品 |
三、延伸理解
“野旷天低树”虽然只有五个字,但其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与细腻感受。在现代语境中,这句诗也可以被解读为一种对自由、辽阔生活的向往,或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它提醒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偶尔也需要停下脚步,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此外,这句诗也常被引用在文学创作、绘画、摄影等艺术领域,作为表现自然与人文结合的经典意象之一。
如需进一步探讨此诗的其他部分或相关作品,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