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怎么读】“襁褓”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婴儿的包裹物,也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初期阶段。对于不熟悉这个词语的人来说,可能会对其读音和含义产生疑问。以下是对“襁褓”的详细解析。
一、
“襁褓”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 qiǎng bǎo,其中“襁”读作 qiǎng(第三声),意思是用布带子把婴儿捆起来;“褓”读作 bǎo(第三声),指婴儿的被子或包裹。合起来,“襁褓”指的是婴儿出生后所穿的衣物或包裹物,也可引申为事物的初始阶段。
在日常使用中,“襁褓”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出现较多。理解其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该词。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注音符号 | 含义 | 用法 |
襁褓 | qiǎng bǎo | ㄑㄧㄤˇ ㄅㄠˇ | 婴儿的包裹物,也可比喻事物的初期阶段 | 多用于书面语,如“襁褓中的婴儿”、“襁褓时期” |
三、常见误读提示
- “襁”字容易误读为 jiàng 或 xiáng,但正确读音是 qiǎng。
- “褓”字虽然发音为 bǎo,但在一些方言中可能有不同发音,建议以普通话为准。
四、拓展知识
“襁褓”一词最早见于《诗经》等古代文献,常用来形容婴儿的脆弱与需要保护的状态。在现代汉语中,除了本义外,也常用于比喻新事物刚刚诞生、尚未成熟的状态,如“一个产业正处于襁褓期”。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襁褓”的读音、含义及其使用场景。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