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翻译】《报任安书》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他面对苦难时的坚韧与不屈精神。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沉郁,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一、
《报任安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对任安来信的回应:司马迁在信中首先感谢任安的关心,并说明自己为何未能如约回信。
2. 讲述个人遭遇:司马迁详细叙述了自己因李陵事件而遭受宫刑的经历,表现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3. 表达著书立说的决心:尽管遭受巨大打击,司马迁仍坚定地表示要完成《史记》,以实现人生价值。
4. 抒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他提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观点,强调生命的价值在于贡献与责任。
二、翻译与原文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 太史公(我)像牛马一样卑微的司马迁再次拜上 |
|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 少卿您:从前承蒙您赐信,教导我要谨慎对待人事,把推荐贤才作为自己的职责 |
|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 您的言辞诚恳殷切,似乎希望我不听从您的意见,而听从世俗之人的言论 |
| 仆非敢如此也。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 我不敢这样。虽然我才疏学浅,但也曾听说过有德之人的风范 |
| 仆怀欲陈之,而未得其道;窥欲上书,又恐触罪 | 我想陈述我的想法,但尚未找到合适的途径;想上书朝廷,又害怕触犯法令 |
| 是以抑郁而无以自达 | 因此内心压抑,无法表达自己 |
|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仆之结心也 | 现在您却劝我推荐贤才,这是我心中所想 |
| 仆已衰矣,不能为天下之大本 | 我已经年老体弱,无法承担天下的重任 |
| 仆虽怯懦,欲苟活,岂足耻乎? | 我虽然软弱,只想苟且偷生,难道这就是可耻的事吗? |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人总有一死,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则轻于鸿毛 |
| 用之所趋异也 | 这是因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不同 |
|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 所以忍辱偷生,在污秽之地而不愿死去的原因 |
| 非恶死而乐祸也 | 并不是因为厌恶死亡而喜欢灾祸 |
| 贵其所以存 | 可贵的是保存自己的志向 |
|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 我私下认为自己并不谦逊,近来寄托于无能的言辞,搜集天下散失的旧闻 |
|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 考察历史的成败兴衰 |
| 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 从黄帝开始,一直到今天 |
| 为十表,本纪十二,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 编成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 |
|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也想探究天与人的关系,贯通古今的变化,形成一家之言 |
三、总结
《报任安书》不仅是司马迁对朋友的回应,更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自我宣言。他在极端困苦中依然坚持理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士不可不弘毅”的精神。通过这篇书信,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伟大史学家的心路历程,也感受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如需进一步解读《报任安书》的文学价值或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