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白居易的琵琶行全诗

2025-09-15 21:50:20

问题描述:

白居易的琵琶行全诗,求解答求解答,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5 21:50:20

白居易的琵琶行全诗】《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为主线,通过描写一位琵琶女的身世与遭遇,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一、

《琵琶行》讲述了诗人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贬谪期间,偶遇一位年老色衰的琵琶女,听她弹奏琵琶并讲述自己的悲惨经历。诗中通过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女性的苦难,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身被贬后的孤独与无奈。

全诗分为几个部分:

1. 开篇描写环境:交代了诗人与琵琶女相遇的地点和时间。

2. 琵琶女出场:描述她的外貌、气质及弹奏技艺。

3. 琵琶女自述身世:回忆自己昔日的繁华与如今的落魄。

4. 诗人共鸣:诗人因琵琶女的经历而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

5. 结尾点题:表达对琵琶女的同情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二、《琵琶行》全文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曲罢不知身所在,美人和泪湿红巾。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三、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说明
作者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
体裁 叙事诗(长篇古体诗)
创作背景 被贬江州期间,借琵琶女的遭遇抒发个人情感
主题思想 表达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体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
结构特点 分段叙述,层层递进,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代表诗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情感基调 悲凉、惆怅、同情、感慨
艺术特色 善用比喻、拟声、情景交融,语言通俗但富有感染力

结语:

《琵琶行》不仅是一首描写琵琶女命运的诗,更是白居易对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它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