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原文及翻译】一、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是出自《战国策·齐策》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齐国贵族孟尝君对一位门客不满,但最终因其他门客的劝谏而改变态度的故事。该文通过人物对话和情节发展,揭示了识人、用人之道,以及君子应具备的宽容与智慧。
故事中,孟尝君对一位门客表现出不悦,但另一位门客以“贤者不弃人,忠臣不弃君”为由劝谏,最终使孟尝君认识到自己的偏见,并重新接纳这位门客。这不仅体现了门客的忠诚与智慧,也反映了孟尝君作为领袖的反思能力。
二、原文及翻译
原文 | 翻译 |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 孟尝君有一位门客,但他不喜欢这个人。 |
其舍人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辞千里而来,愿得一言而死。” | 那位门客说:“我听说您喜爱贤士,所以不远千里前来,只希望能说一句话就死去。” |
君曰:“子何以不悦?” | 孟尝君问:“你为什么让我讨厌你?” |
舍人曰:“臣有三罪,敢请命。” | 门客说:“我有三条罪过,敢请您下令处死我。” |
曰:“臣少好读书,家贫不能具,故游于诸侯,不遇而归。” | “我年轻时喜欢读书,但家里贫穷无法供养,因此游历各国,未能得到重用,只好回来。” |
“臣又好弹琴,技不精,故不仕。” | “我又喜欢弹琴,技艺不精,所以没有做官。” |
君曰:“此三者,皆人之常情,何足罪?” | 孟尝君说:“这三点都是人之常情,有什么值得责怪的呢?” |
舍人曰:“然则君之不悦,亦非人之常情乎?” | 门客说:“那么您不喜欢我的原因,难道不是违背常理吗?” |
君默然。 | 孟尝君沉默不语。 |
舍人曰:“夫贤者不弃人,忠臣不弃君。” | 门客说:“贤德的人不会抛弃别人,忠臣不会抛弃君主。” |
君乃悦之。 | 孟尝君于是高兴地接纳了他。 |
三、文章小结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历史寓言,通过孟尝君与门客之间的对话,展现了古代士人阶层的交往方式和领导者的修养问题。文中门客的机智与坦诚,以及孟尝君的自我反省,都体现出儒家思想中“仁”与“礼”的精神。
此外,该故事也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时,不应仅凭表面印象或一时情绪做出判断,而应深入了解其背景与动机,做到知人善任。这不仅是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对现代职场与人际关系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如需进一步分析该故事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可继续探讨“领导者如何提升识人能力”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