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苦字的成语有?IT】在汉语中,“苦”字常用来形容艰难、困苦或痛苦的状态,许多成语中也融入了“苦”字,表达特定的情感或情境。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状态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含有“苦”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与出处。
一、总结
“苦”字在成语中常用于描述人或事所处的艰难处境,如“苦心孤诣”表示费尽心思;“苦不堪言”形容痛苦到了极点;“苦中作乐”则指在困境中寻找乐趣。这些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与文学作品中。
二、含“苦”字的成语表
成语 | 拼音 | 含义说明 | 出处/来源 |
苦心孤诣 | kǔ xīn gū yì | 费尽心思,独自钻研,达到精深的境界 | 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 |
苦不堪言 | kǔ bù kān yán | 痛苦得无法用言语表达 | 宋·李清照《声声慢》 |
苦中作乐 | kǔ zhōng zuò lè | 在艰苦环境中设法寻找快乐 | 元·白朴《墙头马上》 |
苦大仇深 | kǔ dà chóu shēn | 受过深重苦难,与敌人有深仇大恨 | 现代革命文学 |
苦口婆心 | kǔ kǒu pó xīn | 好意地反复劝说,恳切而耐心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
苦涩难咽 | kǔ sè nán yàn | 形容味道或情感难以接受 | 现代口语 |
苦思冥想 | kǔ sī míng xiǎng | 费尽心思地思考 | 《红楼梦》 |
苦尽甘来 | kǔ jìn gān lái | 困苦过后会迎来甜美的生活 | 《三国演义》 |
苦行僧 | kǔ xíng sēng | 指修行者忍受艰辛,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 佛教文化 |
苦笑不得 | kǔ xiào bù dé | 感到尴尬,既想笑又不能笑 | 现代口语 |
三、结语
“苦”字在成语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有对人性与精神的深刻探讨。了解这些成语,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中的智慧与情感。希望本文能为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