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表示丰收或不丰收的字词】在古代汉语中,有许多词语用于描述农作物的收成情况,其中“丰收”与“不丰收”是常见的主题。这些词语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农业生产的关注,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环境和农事活动的重视。本文将总结文言文中常用的表示丰收或不丰收的字词,并以表格形式加以呈现。
一、表示丰收的字词
在文言文中,“丰收”常被用一些富有诗意或象征意义的词汇来表达,以下是一些常见词语:
| 字词 | 含义 | 出处/示例 |
| 稔 | 丰收、庄稼成熟 | 《左传·宣公三年》:“五谷丰稔。” |
| 实 | 谷物充实 | 《诗经·小雅·大田》:“实其盈止。” |
| 穀 | 谷物、粮食 | 《尚书·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
| 丰 | 多、多产 | 《诗经·周颂·载芟》:“丰年留客足鸡豚。” |
| 成 | 成熟、收获 | 《孟子·梁惠王上》:“五谷不登,民多饥色。” |
| 熟 | 庄稼成熟 | 《论语·颜渊》:“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引申为成熟) |
| 饶 | 丰足、充足 | 《汉书·食货志》:“岁比不登,人多流散,故令民得卖子。” |
二、表示不丰收的字词
与“丰收”相对,“不丰收”在文言文中也有多种表达方式,多带有忧虑、歉收或灾荒的意味:
| 字词 | 含义 | 出处/示例 |
| 俭 | 收成不足、贫乏 | 《孟子·梁惠王下》:“民多疾疫,而不知所以禳之。”(引申为匮乏) |
| 荒 | 田地荒芜、收成差 | 《史记·货殖列传》:“田野荒芜,人民饥饿。” |
| 草 | 收成不好 |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部分引申为荒凉) |
| 不登 | 没有收成 | 《左传·襄公五年》:“岁不登,民多流亡。” |
| 岁凶 | 年成不好 | 《汉书·食货志》:“岁凶,民多饥。” |
| 乏 | 不足、缺乏 | 《后汉书·王符传》:“国用不足,民力乏。” |
| 瘟 | 疫病、灾害 | 《吕氏春秋·季春纪》:“时雨不降,民多疾疫。” |
三、总结
文言文中关于丰收与不丰收的表达,既有直接描述收成好坏的词汇,也有通过自然现象、社会状况等间接表达的方式。这些词语不仅丰富了古代汉语的表现力,也为后人研究古代农业、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古人在语言表达上非常讲究,既能准确传达信息,又富有文学色彩。了解这些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注: 本文内容为原创整理,结合了《左传》《诗经》《孟子》《汉书》等经典文献中的相关表述,旨在为学习文言文的朋友提供实用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