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水分是怎么测定的】在煤炭的工业分析中,水分是衡量煤炭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水分含量不仅影响煤炭的热值,还对运输、储存和燃烧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准确测定煤的水分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分测定的基本原理
煤的水分通常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两种:
- 外在水分:指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分,容易在常温下蒸发。
- 内在水分:指吸附在煤内部毛细孔中的水分,需要在较高温度下才能脱除。
水分测定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干燥法,即在一定条件下将煤样加热至恒重,根据质量变化计算水分含量。
二、测定步骤(简要总结)
步骤 | 内容说明 |
1. 样品准备 | 取适量煤样,粉碎至一定粒度(如0.2mm以下),混合均匀 |
2. 称量 | 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煤样(如1g左右)放入已知质量的称量瓶中 |
3. 干燥 | 将称量瓶放入鼓风干燥箱中,在105℃~110℃条件下干燥1~2小时 |
4. 冷却 | 将干燥后的样品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
5. 再次称量 | 重新称量干燥后的样品质量 |
6. 计算 | 根据初始质量和干燥后质量差,计算水分含量 |
三、水分计算公式
水分含量(Mad)计算公式如下:
$$
\text{Mad} = \frac{m_1 - m_2}{m_1} \times 100\%
$$
其中:
- $ m_1 $:干燥前煤样的质量(g)
- $ m_2 $:干燥后煤样的质量(g)
四、注意事项
1. 煤样应充分混合,确保代表性;
2. 干燥时间需足够,以保证水分完全蒸发;
3. 操作过程中应避免空气湿度影响;
4. 测定结果应进行平行试验,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
五、结论
煤的水分测定是煤炭质量分析中的基础环节,直接影响煤炭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性。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科学的计算方法,可以准确测定煤的水分含量,为煤炭的加工、运输和利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