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不虚发什么意思】“例不虚发”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种说法、判断或行为非常准确、一针见血,没有空洞或错误之处。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中较为少见,但在文学、评论或分析类文章中使用较多,具有一定的书面色彩。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例不虚发 |
拼音 | lì bù xū fā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其言有理,其事有证,虽百世而无害也。故曰:‘例不虚发’。” |
含义 | 指例子或论点确实有力,没有空泛、虚假之处,非常准确 |
用法 | 多用于评价某人的观点、分析或论证非常精准 |
近义词 | 言之有物、切中要害、一语中的 |
反义词 | 空穴来风、无的放矢、言不及义 |
二、使用场景与示例
“例不虚发”一般用于对他人言论或文章进行评价时,表示对方的观点或例子非常有说服力,没有空话。例如:
- 在学术讨论中,有人提出一个理论,并引用了多个真实案例,这时可以说:“他的论证例不虚发,令人信服。”
- 在新闻评论中,记者分析某个社会现象,引用权威数据,读者可能会感叹:“这篇报道例不虚发,直击问题核心。”
三、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1. 不要滥用:由于“例不虚发”较为书面化,不适合用于日常口语中。
2. 注意语境:只有在强调“例子真实、观点准确”的情况下才可使用,否则可能造成理解偏差。
3. 避免误解:有些人可能误以为“例不虚发”是“举例失败”,其实恰恰相反,它强调的是“例子有效”。
四、总结
“例不虚发”是一个表达精准、有说服力的成语,常用于对论述或分析的高度评价。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或表达中更准确地传达观点,提升语言的严谨性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