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明月夜全诗译文】《二十四桥明月夜》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扬州二十四桥的静谧夜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物的赞美与怀古之情。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一、诗歌原文
《二十四桥明月夜》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诗意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秋夜的景色,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静的氛围。诗人以“青山”、“流水”、“明月”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的江南夜景图。后两句则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玉人”的联想,增添了一种神秘与惆怅的情绪,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怀念。
三、全诗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青山隐隐水迢迢 | 青山隐约,江水悠长 |
秋尽江南草未凋 | 江南的秋天已过,草木仍未枯黄 |
二十四桥明月夜 | 在二十四桥的明月之夜 |
玉人何处教吹箫? | 那位美人又在何处教人吹箫呢? |
四、艺术特色总结
特点 | 内容说明 |
意境深远 | 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幽远的氛围 |
语言凝练 | 全诗仅28字,却蕴含丰富的情感和画面感 |
含蓄抒情 | 诗人没有直接表达情感,而是借景抒情,含蓄委婉 |
设问手法 | 结尾一句“玉人何处教吹箫?”引发读者无限遐想 |
五、结语
《二十四桥明月夜》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情诗。它以简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展现了杜牧对江南美景的热爱与对往昔时光的追忆。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审美意义上,这首诗都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