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典故白话文】“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句诗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朝廷重用人才、实现抱负的渴望。
一、典故来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冯唐”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以正直著称。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冯唐曾向汉文帝进谏,认为当时的将军魏尚虽有战功,但因违反军法被削职,实为不公。汉文帝听后采纳了他的建议,重新启用魏尚。
后来,“冯唐”成为“荐贤”或“重用贤才”的象征。而“持节云中”则指代边塞或远方的军事要地,象征着边疆重任。
因此,整句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我手持符节(象征使命),驻守在遥远的边关,什么时候朝廷才会像当年重用冯唐那样,再次派遣我出征或委以重任呢?
二、诗句含义解析
词语 | 白话解释 | 典故出处 | 表达情感 |
持节 | 手持符节,象征使命与责任 | 出自古代官吏出使或戍边时的礼仪 | 表达诗人对职责的承担和使命感 |
云中 | 古代边塞地名,泛指边远地区 | 《史记》等古籍中多次出现 | 象征边疆重任和艰苦环境 |
何日 | 何时 | 常用于表达对未来的期盼 | 表达诗人对机会的渴望 |
遣冯唐 | 借用冯唐荐贤的故事 | 出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 表达对朝廷重用贤才的期待 |
三、诗句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语境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不仅仅是一句历史典故的引用,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它反映了人们对公平、公正、知人善任的期待,也表达了对个人价值被认可的渴望。
无论是职场、学术还是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可能面临“持节云中”的处境——肩负重任,却未被充分认可。此时,一句“何日遣冯唐”,便成了对命运的质问,也是对未来的呼唤。
四、总结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一句充满历史底蕴和现实意义的诗句。它不仅承载了古代士人的理想与抱负,也在今天继续激励着人们追求公平、正义与自我实现。通过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典故,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与时代背景。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典故来源 | 冯唐荐贤、持节出使 |
诗句含义 | 表达对朝廷重用贤才的渴望 |
现实意义 | 鼓励追求公平与自我价值 |
文化影响 | 成为励志与思辨的经典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