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实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名”与“实”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常用来形容事物的名称与其实际内容之间的关系。许多成语正是围绕“名”与“实”的关系而形成,既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思考,也反映了古人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总结。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与“名实”相关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
一、常见“名实”相关成语总结
成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出处 |
名不副实 | míng bù fù shí | 名称与实际不符,虚有其名 | 《后汉书·西域传》 |
实至名归 | shí zhì míng guī | 因实际成就而获得名声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名实相副 | míng shí xiāng fù | 名称与实际相符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言过其实 | yán guò qí shí | 所说的话超过实际情况 | 《后汉书·王符传》 |
名实难副 | míng shí nán fù | 名称与实际难以相符 |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 |
声名狼藉 | shēng míng láng jí | 名声极坏 | 《后汉书·王符传》 |
有名无实 | yǒu míng wú shí | 只有名义,没有实际内容 | 《论语·子路》 |
空名虚誉 | kōng míng xū yù | 虚假的名誉 | 《资治通鉴》 |
名过其实 | míng guò qí shí | 名声超过实际 | 《后汉书·张衡传》 |
实至名归 | shí zhì míng guī | 因实际成就而获得名声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二、总结
上述成语大多围绕“名”与“实”的关系展开,有的强调“名”与“实”一致,如“名实相副”、“实至名归”;有的则指出“名”与“实”不符,如“名不副实”、“言过其实”。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表达,也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帮助人们更准确地描述事物的真实情况。
了解这些成语,有助于我们在写作、交流中更加精准地表达观点,避免因“名实不符”而造成误解或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