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欧阳修原文翻译和赏析】《采桑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这首词描绘了春日的美景与游人的闲适心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一、原文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
狼籍残红。
笙歌散尽游人去,
始觉春空。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不见,
只余一树杏花红。
独自倚栏杆。
二、翻译
译文:
在百花凋谢之后,西湖的景色依然美好,
花瓣零落满地。
当欢声笑语和歌舞渐渐散去,
才觉得春天仿佛空荡荡的。
垂柳轻拂着栏杆,整天都在微风中摇曳,
歌声已不再响起,
只剩下满树的杏花红艳。
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静静欣赏这景致。
三、赏析
欧阳修在这首《采桑子》中,通过对西湖春景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感伤。词中“群芳过后”、“狼籍残红”等句,表现出春光虽逝,但西湖依旧美丽;而“笙歌散尽”、“只余一树杏花红”,则流露出一种孤寂与宁静之美。
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欧阳修词作中常见的婉约风格,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四、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词名 | 《采桑子》 |
作者 | 欧阳修 |
创作背景 | 北宋时期,描写西湖春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光的感慨 |
主题思想 | 赞美西湖春景,抒发对自然的深情与人生短暂的感慨 |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富有画面感 |
代表句子 |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只余一树杏花红。” |
情感基调 | 宁静、淡雅、略带感伤 |
风格特点 | 婉约清丽,情景交融 |
通过这首《采桑子》,我们不仅看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也感受到了欧阳修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体悟。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