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是什么意思】“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是:“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意思是:杨朱主张个人利益至上,即使拔下自己一根毛就能使天下人获利,他也不愿意做。这句话用来形容极端自私、不愿为他人牺牲哪怕一点点利益的人。
一、
“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是儒家对杨朱思想的一种批评性表述,强调的是个人主义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在古代哲学中,这种观点被视为缺乏仁爱和责任感的表现。孟子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利己主义”的否定,认为真正的君子应当以天下为己任,愿意为了更大的利益做出牺牲。
该语句常被用来讽刺那些只顾自身利益、不愿为公众或他人付出的人。它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成为后世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尽心上》 |
原文 |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意思 | 即使拔下自己一根毛能给天下带来好处,也不去做。形容极端自私,不愿为他人付出。 |
主体人物 | 杨朱(战国时期思想家) |
背景 | 孟子对杨朱“为我”思想的批判 |
含义 | 批评极端个人主义,强调仁爱与奉献精神 |
现代用法 | 用于讽刺只顾自己利益、不愿为他人付出的人 |
文化意义 | 反映中国古代儒家对“仁”与“义”的重视 |
三、结语
“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哲理表达,更是对人性善恶、道德选择的一种深刻反思。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倡导互助与奉献精神,避免陷入狭隘的利己主义。这句话提醒我们,在面对公共利益时,不应只考虑自己的得失,而应思考如何为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