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作《五经正义》出自谁?-明查堂】《五经正义》是唐代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注释著作,对中国古代经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这部书在唐代的经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编纂者和背景也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对《五经正义》的成书背景、作者以及内容特点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相关信息。
一、
《五经正义》是唐代官方组织编纂的一部权威性经学注释书籍,主要目的是统一当时流行的经学解释,消除不同学派之间的分歧,以维护儒家经典的正统性和权威性。该书由唐代著名学者孔颖达主持编撰,集合了当时众多儒学名家的智慧,成为唐代至宋代初期最重要的经学教材之一。
《五经正义》涵盖了《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每部经典都有详细的注解与疏证,不仅继承了前代学者的研究成果,还结合了唐代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潮流,体现出一种融合与创新的精神。
此外,《五经正义》的编纂也反映了唐代政府对儒学的重视,以及通过经学来巩固国家意识形态的意图。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唐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窗口。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书名 | 《五经正义》 |
成书时期 | 唐代(约公元650年左右) |
编纂者 | 孔颖达(为主持人) |
合作学者 | 包括颜师古、李淳风等多位儒学名家 |
主要内容 | 对《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进行注释与疏证 |
编纂目的 | 统一经学解释,确立官方权威,维护儒家正统 |
历史地位 | 唐代至宋代初期最重要的经学教材之一 |
影响 | 对后世经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参考 |
三、结语
《五经正义》作为唐代官方经学著作,不仅体现了当时儒学的最高成就,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儒家思想的高度重视。其编纂过程凝聚了众多学者的心血,是古代中国经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通过了解这部作品的背景与内容,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文化与思想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