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编制实施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十三五 rdquo 规划是在2015年(】为推动我国软件和大数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5年正式启动并编制了《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该规划旨在明确未来五年(2016-2020)我国软件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
一、规划背景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软件和大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支撑力量,正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软件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将其纳入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统筹部署。
2015年,工信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行业专家,结合国内产业发展现状与国际发展趋势,制定了《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后续政策制定和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规划主要内容
该规划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规划内容 | 核心要点 |
发展目标 | 明确到2020年,软件和大数据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
重点任务 | 加强基础软件研发、推动大数据平台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应用、完善标准体系等。 |
支持政策 | 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
重点领域 | 聚焦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 |
区域布局 | 引导产业向集聚区发展,形成“一带多核”的空间布局格局。 |
三、规划实施成效
自2015年规划发布以来,我国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产业规模稳步增长:软件业务收入持续提升,大数据相关企业数量大幅增加。
- 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
-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大数据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交通、政务等多个行业,提升了社会运行效率。
- 政策环境逐步优化:各地政府出台配套政策,推动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四、总结
《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是2015年由工信部主导编制的重要政策文件,为我国软件和大数据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我国在该领域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