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自可留典故】“王孙自可留”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原句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王孙”本意是指贵族子弟,但在诗中借指诗人自己或有志之士。整句的意思是:即使春天的花草已经凋谢,但这里的山水依然美丽,王孙(诗人)也可以在这里留下,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典故解析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王维《山居秋暝》 |
| 原文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 字面意思 | 即使春日的花儿已谢,王孙也可以留在这里 |
| 用法 | 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留恋,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 文化含义 | 反映了古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远离尘嚣的理想 |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描写田园风光、隐居生活或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典故背景延伸:
“王孙自可留”并非王维首创,而是源于《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其中“王孙”指的是隐士。王维在创作时借用这一意象,赋予其新的意境,将“王孙”从“游而不归”的哀怨,转化为“自可留”的主动选择,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安于山林的豁达心境。
这一诗句不仅展现了王维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盛唐时期文人普遍追求的精神境界——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安宁与归属感。
总结:
“王孙自可留”作为一句经典诗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它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一种人生理想的表达。在现代语境中,这句话依然能够引发人们对生活本质的思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要记得停下来,感受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