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崖实验可以测定婴儿的什么知觉】一、
视崖实验是由心理学家吉布森(Eleanor J. Gibson)和沃克(Richard D. Walk)于1960年设计的一项经典实验,旨在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能力。该实验通过制造一个“视崖”装置,观察婴儿在不同高度的玻璃板上是否表现出对深度差异的感知,从而判断其是否具备深度知觉。
实验中,婴儿被放置在一块透明的玻璃板上,玻璃下方是图案化的地板,使婴儿看起来像是站在一个“悬崖”边缘。当婴儿开始表现出犹豫或拒绝爬行时,说明他们能够感知到深度的存在。这一发现表明,婴儿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就能发展出基本的深度知觉能力,这对他们的运动发展和环境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实验名称 | 视崖实验 |
| 设计者 | 吉布森(Eleanor J. Gibson)与沃克(Richard D. Walk) |
| 实验目的 | 测定婴儿的深度知觉能力 |
| 实验装置 | 一个由透明玻璃板构成的“视崖”,下方为图案化地板 |
| 实验对象 | 婴儿(通常为3-12个月大) |
| 实验方法 | 让婴儿在视崖两侧爬行,观察其行为反应 |
| 知觉类型 | 深度知觉 |
| 实验结果 | 婴儿在一定年龄后能感知深度并表现出回避行为 |
| 理论意义 | 证明婴儿早期即具备感知深度的能力,对运动与认知发展有重要影响 |
三、结语
视崖实验不仅为理解婴儿的感知发展提供了关键证据,也推动了儿童心理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它揭示了人类在成长过程中如何逐步建立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