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望汉语大词典】“太公望”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有着明确的出处与解释,其来源可追溯至古代历史人物姜子牙。姜子牙,名尚,字子牙,因辅佐周武王建立周朝有功,被尊为“太公望”。这一称号不仅体现了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卓越贡献,也反映了古代对贤臣的尊崇。
《汉语大词典》作为一部权威的汉语辞书,收录了大量古代文献中的词汇,并对其含义、用法及演变进行了系统整理。对于“太公望”这一词条,该词典提供了详细的释义与相关引证,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其文化背景与历史价值。
以下是对“太公望”词条的总结与表格展示:
一、
“太公望”是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的尊称。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姜子牙曾隐居渭水之滨,后遇周文王,被尊为“太公望”,意为“望之如太山”。他辅佐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成为周朝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在《汉语大词典》中,“太公望”被列为专有名词,主要指代姜子牙本人。此外,该词也可用于泛指有远见、有智慧的贤者或领袖。在文学作品中,“太公望”常被用作象征性的称呼,体现其智慧与威望。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名称 | 太公望 |
词性 | 专有名词(人名) |
出处 | 《史记·齐太公世家》 |
含义 | 指姜子牙,周朝开国功臣;也可泛指有远见的贤者或领袖 |
引证 | 《史记》:“太公望,谓望之如太山。” |
文化意义 | 代表智慧、忠诚与治国才能,常用于文学与历史语境中 |
延伸用法 | 在诗词、小说中常用作象征性称呼,表示敬仰与推崇 |
《汉语大词典》收录情况 | 收录于“人名”类,释义明确,附有相关文献引用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太公望”不仅是历史人物的称谓,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代社会对理想领袖的期待与敬仰。《汉语大词典》的收录与解释,使得这一词语得以在现代汉语中继续流传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