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窠臼是什么意思】“窠臼”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某种固定的模式、习惯或传统。它原本指的是鸟兽栖息的巢穴,后来引申为一种固定的格式、惯例或思维定式。在现代汉语中,“窠臼”多用于批评某些人或事物过于守旧、缺乏创新,停留在旧有的框架内。
一、
“窠臼”原意是鸟兽栖息的巢穴,后引申为固定的模式、习惯或传统。在现代语境中,常用来指代因循守旧、缺乏新意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这个词常带有贬义,表示对固有模式的不满或批评。在写作、艺术、思想等领域中,“突破窠臼”意味着打破常规、追求创新。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窠臼 |
原意 | 鸟兽栖息的巢穴 |
引申义 | 固定的模式、习惯、传统 |
使用场景 | 批评守旧、缺乏创新的行为或思想 |
褒贬色彩 | 贬义 |
常见搭配 | 突破窠臼、落入窠臼 |
同义词 | 模式、惯例、老套 |
反义词 | 创新、突破、新颖 |
出处 | 《庄子》《韩非子》等古籍中均有相关用法 |
三、使用示例
- 这篇文章虽然结构严谨,但内容有些窠臼,缺乏新意。
- 艺术创作应勇于突破窠臼,才能不断进步。
- 他总是按部就班,没有一点窠臼之外的想法。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窠臼”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是一种文化观念的体现。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如何避免陷入“窠臼”,成为许多人在思考和行动中需要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