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操之过急出处于哪里

2025-09-20 07:19:46

问题描述:

操之过急出处于哪里,时间不够了,求直接说重点!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0 07:19:46

操之过急出处于哪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操之过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做事过于急躁、没有耐心,结果反而适得其反。那么,“操之过急”这个成语到底出自哪里?它的出处和含义又是什么呢?

一、成语来源总结

“操之过急”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不介马而驰,不射人,不逐奔者。’……郑伯逃归,楚师围之,郑人惧,乃使子良往,以辞谢。楚子曰:‘郑人不我信,故我来。’……于是晋师退,楚师进,郑人惧,遂与楚盟。郑人既盟,晋人怒,曰:‘郑人叛我。’……郑人惧,乃复求救于晋。晋人未至,郑人又叛。晋人怒,曰:‘郑人无信。’……”

虽然《左传》中并未直接出现“操之过急”四个字,但其中“操之过急”的思想内涵可以追溯到《左传》的叙事风格和古人对“急躁”行为的批评。

后来,在《战国策·齐策一》中,有类似的表达:“欲速则不达。”这与“操之过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现代常用的“操之过急”一词,多用于描述做事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它并非出自某一部特定的典籍,而是后世根据古文中的思想演变而来。

二、出处对比表

成语 出处 原文/出处内容 含义说明
操之过急 《左传》(间接) 《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有关“急躁”行为的描写 表示做事过于急躁,反而失败
欲速则不达 《战国策·齐策一》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强调急于求成反而不能成功
急功近利 后世常用 无具体出处,常见于古代文献及现代用法 形容做事只追求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后果

三、总结

“操之过急”虽无确切的原始出处,但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左传》等古代典籍中对“急躁”行为的批评。后来在《战国策》中,“欲速则不达”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思想。现代汉语中,“操之过急”被广泛使用,用来提醒人们做事要讲究方法,不可急于求成。

通过了解这些成语的出处和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并在实际生活中避免因急躁而造成的失误。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成语的出处或用法,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