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不分畛域出处于哪里

2025-08-31 04:28:51

问题描述:

不分畛域出处于哪里,急!求解答,求别无视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31 04:28:51

不分畛域出处于哪里】一、

“不分畛域”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事物之间没有界限、相互交融的状态。该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常用于形容文化、思想、地域等方面的融合与互通。在现代语境中,“不分畛域”多用于强调开放、包容、合作的理念。

关于“不分畛域”的出处,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其最早出自《尚书·大禹谟》中的“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虽未直接出现“不分畛域”四字,但其思想内涵与此相近。此外,在后世的典籍如《论语》《孟子》等中,也多次提及类似的思想理念。

为了更清晰地呈现“不分畛域”的出处及相关信息,以下表格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二、表格展示

词语 出处文献 原文内容 释义 相关思想
不分畛域 《尚书·大禹谟》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指为政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体现公平、平等的精神。 强调公正、平等、无界限的治理理念。
不分畛域 《论语·卫灵公》 “君子和而不同,同而不和。” 君子能够与他人和谐共处,但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 强调包容与差异并存,体现多元共生的思想。
不分畛域 《孟子·尽心上》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表示人内心具备一切道德,返归本心便能获得快乐。 强调内在统一,超越外在界限的哲学思想。
不分畛域 《庄子·齐物论》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表达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思想。 强调自然与人的统一,无界限的宇宙观。

三、结语

“不分畛域”虽然不是一个固定的成语,但其思想源远流长,贯穿于中国古代经典文献之中。从《尚书》到《庄子》,都体现了对无界限、无偏私、和谐共生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一思想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常用于倡导开放、合作、包容的文化理念。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分畛域”并非源自某一特定文献,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广泛存在的思想观念,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