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俞泣杖的意思是什么】“伯俞泣杖”是一个源自古代典故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子女因父母的责打而感到伤心、悔恨,甚至落泪的情景。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孝道精神,也反映了亲情之间的深厚情感。
一、
“伯俞泣杖”出自《汉书·韩信传》,讲述的是汉代名将韩信少年时,因家境贫寒,母亲去世后,他为了生计不得不在街头卖艺谋生。一次,他在街头表演时被一位老者用拐杖打了一记,他并未还手,而是默默承受,并在事后哭泣。这体现了他对长辈的尊重和内心的隐忍。
后来,“伯俞泣杖”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受到长辈责备或惩罚时,虽然内心痛苦但依然保持谦逊与孝顺的态度。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伯俞泣杖 |
出处 | 《汉书·韩信传》 |
含义 | 形容子女或晚辈在受到长辈责打或责备时,虽感委屈但仍保持孝顺与隐忍的态度。 |
故事背景 | 韩信年少时受老者杖击,未还手,事后哭泣,体现其孝顺与隐忍。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孝道、忍让、感恩等情感表达。 |
现代意义 | 强调对长辈的尊重与理解,即使面对不公也要以宽容之心对待。 |
三、结语
“伯俞泣杖”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传统文化中推崇的道德品质。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长辈的责备时,应以平和的心态去接受,以孝心去回应,从而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与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