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犀擢象出处于哪里】一、
“拔犀擢象”是一个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常用于形容选拔人才时的高标准和严格要求。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拔起犀牛、提拔大象”,比喻选拔杰出的人才,非同一般。其出处在《后汉书·王符传》中,原文为:“拔犀擢象,以成其德。”意思是选拔像犀牛、大象一样有力量、有品德的人。
该成语在现代多用于强调对人才的重视和对优秀者的推崇。以下将通过表格形式,详细列出“拔犀擢象”的出处、释义、用法及相关历史背景等内容,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与意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拔犀擢象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原文 | “拔犀擢象,以成其德。” |
释义 | 比喻选拔杰出、有德行的人才,强调选拔标准高、要求严。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示对人才的高度评价和重视。 |
语法结构 | 动宾结构(拔/擢 + 犀/象) |
近义词 | 拔萃超群、选贤任能、拔类超群 |
反义词 | 滥竽充数、鱼目混珠、埋没人才 |
历史背景 | 出自东汉时期王符所著《潜夫论》,反映当时对人才选拔的重视。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政府、企业、教育等领域,强调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性。 |
文化意义 | 体现中国古代“重才”“尚德”的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三、结语
“拔犀擢象”虽源于古文,但其精神内核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真正选出德才兼备之人。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组织建设,都离不开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后汉书》及相关古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