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盛气凌人相关典故

2025-08-20 11:54:05

问题描述:

盛气凌人相关典故,真的撑不住了,求高手支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20 11:54:05

盛气凌人相关典故】“盛气凌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态度傲慢、气势逼人,常带有贬义。这个成语不仅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在古代文献中也有其出处和相关典故。以下是对“盛气凌人”相关典故的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

一、成语释义

成语 盛气凌人
拼音 shèng qì líng rén
解释 指人盛怒时傲慢地对待别人,气势压人,态度蛮横。
出处 《后汉书·王符传》:“其言也,盛气凌人;其行也,不循道理。”

二、相关典故

1. 《后汉书·王符传》

原文摘录:

> “其言也,盛气凌人;其行也,不循道理。”

背景:

王符是东汉时期的学者,他批评当时社会风气浮夸、虚伪,尤其是那些自视甚高、态度傲慢的人。他在文中提到,有些人说话时盛气凌人,行为却不合情理,缺乏道德修养。

意义:

这是“盛气凌人”最早出现的文献记载之一,用来形容那些言行不一、态度傲慢的人。

2.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原文摘录:

> “朗性矜严,盛气凌人,好为清议。”

背景:

王朗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官员,性格刚直,喜欢发表议论,但有时显得过于高傲,对他人不够尊重。

意义:

此典故进一步说明“盛气凌人”常用于描述那些自以为是、态度强硬的人物形象。

3. 《世说新语·简傲》

原文摘录:

> “谢安尝与王恭共登北府,王恭曰:‘此地真可乐!’谢安曰:‘若能终日在此,岂非盛气凌人?’”

背景:

谢安是东晋名士,以沉稳著称。王恭则较为狂放,两人对话中,谢安用“盛气凌人”来形容王恭的傲慢态度。

意义:

此典故显示“盛气凌人”不仅指言语上的傲慢,也包括行为上的轻视他人。

4. 《红楼梦》中的描写

情节举例:

贾宝玉初入荣国府时,因身份特殊,受到众人敬重。但他并不因此骄纵,反而谦逊有礼。而一些贵族子弟如贾琏、贾环等人,则常常表现出“盛气凌人”的姿态,对下人或同辈颐指气使。

意义: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通过人物性格的刻画,展现了“盛气凌人”在不同阶层中的表现形式。

三、总结

典故出处 文献来源 内容要点 成语含义
《后汉书·王符传》 东汉 批评傲慢之人 表达态度高傲、言语咄咄逼人
《三国志·王朗传》 三国 王朗性格高傲 描述人物行为举止傲慢
《世说新语·简傲》 南朝 谢安与王恭对话 强调态度轻视他人
《红楼梦》 清代 贾府人物行为 展现不同阶层的傲慢表现

四、结语

“盛气凌人”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人对人际关系中傲慢态度的批判,也在文学作品中被不断引用和演绎。它提醒人们在为人处世时应保持谦逊与尊重,避免因一时之气而伤害他人感情。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