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虬卧龙啥意思】“盘虬卧龙”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才或事物隐藏在平凡之中,尚未被发现或发挥其真正价值。这个成语源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原意是形容诸葛亮隐居隆中时的状态,后来被广泛用来比喻有才华却未被重用的人。
一、
“盘虬卧龙”字面意思是“盘绕的虬龙”,引申为有才能但暂时未显露的人或事物。它常用于形容那些看似不起眼,实则有深厚潜力或能力的人,尤其适用于对人才的评价和描述。
该成语多用于文学、历史或日常表达中,强调“潜藏实力”、“未展锋芒”的状态。在现代语境中,也可用来鼓励人们不要轻视表面平凡的人或事,因为其中可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二、表格形式展示
词语 | 盘虬卧龙 |
拼音 | pán qiú wò lóng |
出处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字面意思 | 盘绕的虬龙(比喻隐藏的才能) |
引申含义 | 形容有才能但未被发现或重用的人 |
使用场景 | 文学、历史、日常表达中,形容人才或事物的潜在价值 |
近义词 | 藏龙卧虎、怀才不遇、韬光养晦 |
反义词 | 显露头角、出类拔萃、锋芒毕露 |
用法举例 | 他虽低调,实乃盘虬卧龙,将来必成大器。 |
三、结语
“盘虬卧龙”不仅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人才的尊重与期待。它提醒我们,不要只看表面,要善于发现和珍惜那些默默无闻却潜力无限的人或事物。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人才选拔与培养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