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矍铄什么意思】“精神矍铄”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虽然年纪较大,但精神状态很好,显得非常有活力和干劲。这个成语多用于对老年人的赞美,表示他们依然精力充沛、神采奕奕。
下面是对“精神矍铄”的详细解释,并结合相关词语进行对比总结。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使用场景 | 近义词 | 反义词 |
精神矍铄 | 形容人年老但精神好,神采焕发 | 多用于描述老年人的精神状态 | 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 萎靡不振、无精打采 |
二、来源与用法
“精神矍铄”出自《后汉书·马皇后纪》:“太后曰:‘吾虽不德,然能守节,今汝等年长,当知此意。’帝乃悦,赐帛千匹,以示褒奖。于是天下称其贤,而太后亦益加敬重,精神矍铄,未尝一日懈怠。”
文中用来形容马太后虽年事已高,但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表现出极强的毅力和责任感。
在现代汉语中,“精神矍铄”常用于日常交流或书面表达,尤其是在称赞老人时使用较多。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适用对象:主要适用于老年人,不宜用于年轻人。
2. 语境搭配:通常用于正面评价,不能用于贬义或讽刺。
3. 语气程度:属于较为正式的表达方式,适合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四、拓展理解
拓展词汇 | 解释 | 示例 |
精神焕发 | 精神特别好,充满活力 | 他今天精神焕发,工作效率很高。 |
神采奕奕 | 面容光彩,精神饱满 | 她穿着新衣服,神采奕奕地走进了会场。 |
无精打采 | 精神不振,缺乏活力 | 他一整天都无精打采,似乎没睡好。 |
五、总结
“精神矍铄”是一个带有褒义色彩的成语,主要用于形容老年人虽然年岁已高,但依然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它不仅体现了对长者的尊重,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误用或滥用。
如需了解其他类似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