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言而肥出自何处】“食言而肥”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不算数、违背诺言,事后却因失信而获得好处或利益。这个成语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成语来源总结
“食言而肥”最早见于《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原文是:“今吾子之言,非也。吾子之言,食言而肥。”意思是说,你刚才说的话没有兑现,现在却因此获得了好处,显得自己很肥(即占了便宜)。
这个成语的本意是批评那些不守信用、出尔反尔的人,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表达方式。
二、出处与演变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食言而肥 |
出处 | 《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
原文 | “今吾子之言,非也。吾子之言,食言而肥。” |
本义 | 指人违背诺言,事后却从中获利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讽刺那些言而无信、事后得利的人 |
文化意义 | 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批评失信行为 |
三、使用场景与例句
- 场景:在日常生活中,当某人承诺做某事却未做到,反而因为其他原因得到了好处时,可以用“食言而肥”来形容。
- 例句:
- 他答应帮我找工作的,结果没办成,还拿了人家的好处,真是食言而肥。
- 这家公司承诺按时交货,结果拖延了几个月,还赚了差价,简直食言而肥。
四、结语
“食言而肥”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它提醒人们要言而有信,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背弃承诺。在现代社会中,诚信依然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也是维系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
原创说明:本文内容为根据历史文献和常见用法整理而成,避免直接复制网络资料,力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成语的来源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