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汇率超调】在国际金融领域,"汇率超调"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由经济学家罗伯特·多恩布什(Robert Dornbusch)于1976年提出。这一理论主要用于解释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变化后,汇率为何会出现短期过度调整的现象。
汇率超调指的是,在货币政策发生变化后,汇率在短期内会比长期均衡水平出现更大的波动。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价格刚性存在的市场中,即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不能立即调整,而资产市场的价格却可以迅速反应。因此,当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下降,导致资本外流,进而引发本币贬值,但这种贬值可能超过其长期应有的幅度。
汇率超调的核心要点总结:
项目 | 内容 |
提出者 | 罗伯特·多恩布什(Robert Dornbusch) |
提出时间 | 1976年 |
定义 | 在货币政策变动后,汇率在短期内出现超过长期均衡水平的调整 |
原因 | 商品价格刚性、资本流动性高、预期作用 |
特点 | 短期波动大,长期趋于稳定 |
影响 | 可能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决策 |
应用 | 解释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实际汇率变化 |
汇率超调的典型例子
假设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突然增加了货币供应量。由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短期内无法立即上涨,市场上的利率会下降,导致资金流向其他国家以寻求更高收益。这将导致本币贬值,但这种贬值可能远高于该国经济基本面所支持的水平。随着时间推移,商品价格逐渐上升,汇率也会逐步回归到更合理的水平。
总结
汇率超调是理解现代国际金融市场动态的重要概念。它揭示了在价格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并存的情况下,汇率如何对货币政策做出非线性反应。对于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而言,了解这一现象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