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意思】一、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未来相聚时共叙心事的渴望。
诗句中的“西窗烛”象征着温馨的家庭生活,“巴山夜雨”则描绘了诗人当前孤独、寂寞的处境。整句诗通过对比过去与未来、现实与理想,营造出一种深情而略带哀愁的情感氛围。
这句诗不仅是对情感的表达,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时空交错”手法,即通过回忆与想象来抒发内心情感。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唐代 李商隐《夜雨寄北》 |
句子原文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字面意思 | 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再谈起巴山夜雨时的情景? |
深层含义 | 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期盼未来能团聚,共叙离别之情 |
情感基调 | 深情、思念、略带哀愁 |
修辞手法 | 对比、想象、时空交错 |
诗中意象 | 西窗烛(温馨)、巴山夜雨(孤寂) |
诗歌主题 | 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对未来的期待 |
文化背景 |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体现文人情怀 |
三、结语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不仅是一句优美的诗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穿越千年,依然打动人心,让人感受到诗人那份深沉的思念与对团聚的渴望。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在现代人看来依然具有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