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是哪朝人有什么故事】金圣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个性与才华的文学评论家、诗人和学者,以其独特的见解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闻名于世。他生活在明末清初,虽身处乱世,却以才学著称,留下了许多令人回味的故事。
一、
金圣叹(1608年-1661年),字若采,号批龙,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诗人,尤以点评《水浒传》《西厢记》等古典小说而闻名。他的评论独树一帜,语言犀利,富有哲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金圣叹性格狂放不羁,常以讽刺、幽默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他因“哭庙案”被清廷处死,成为历史上一段悲壮的传说。他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个人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二、表格:金圣叹生平及主要故事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金圣叹 |
字 | 若采 |
号 | 批龙 |
出生年份 | 1608年 |
去世年份 | 1661年 |
籍贯 | 江苏吴县(今苏州) |
朝代 | 明末清初 |
身份 | 文学家、文学评论家、诗人 |
代表作品 | 《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水浒传》评点、《金圣叹全集》 |
著名事件 | “哭庙案”被杀 |
性格特点 | 狂放不羁、幽默讽刺、才华横溢 |
历史评价 | 被誉为“中国文学批评第一人” |
三、金圣叹的故事
1. 评点经典
金圣叹最著名的是他对《西厢记》和《水浒传》的点评。他将《西厢记》称为“第六才子书”,并逐句评点,语言生动,见解独到,被誉为“天下第一评”。
2. 幽默讽刺
金圣叹常以幽默的方式讽刺时政。他曾写诗调侃官场腐败,又在文章中借古讽今,展现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3. “哭庙案”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金圣叹因参与“哭庙”活动,指责清朝官员贪污腐败,被诬陷为“叛逆”,最终被处死。这一事件成为他人生中最悲壮的一幕。
4. 临终幽默
据传金圣叹在临刑前仍保持幽默感,他对儿子说:“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吃,有‘卤’(禄)味。”这句话既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也展现了他面对死亡的从容。
四、结语
金圣叹不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更是一个充满个性与智慧的灵魂。他的作品和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他的一生,是才华与命运交织的缩影,也是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