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冯唐是谁】“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句诗以典故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被朝廷重用、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一、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一句诗。其中,“冯唐”是汉代一位著名的官员,因直言敢谏而闻名。苏轼借用“冯唐”的典故,表达自己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遣冯唐一样,重新启用自己,实现报国之志。
该句的意思是:我手持符节(象征朝廷权威),在边疆(云中)等待,什么时候才能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样,被朝廷再次重用呢?
二、冯唐简介(表格形式)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冯唐 |
朝代 | 西汉 |
身份 | 官员、谏臣 |
特点 | 直言敢谏、有胆识 |
典故出处 |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
与苏轼诗句关系 | 苏轼借其典故表达渴望被重用的心情 |
历史评价 | 被视为忠诚、正直的代表人物 |
三、典故背景简述
据《史记》记载,冯唐曾因劝谏汉文帝不要重用不称职的将领,遭到贬谪。后来,汉文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便派冯唐去赦免被贬的魏尚,并恢复其官职。这个故事体现了冯唐敢于进谏、坚持正义的精神。
苏轼在词中引用这一典故,意在表达自己虽身处边地,仍心怀报国之志,希望朝廷能够像汉文帝一样,重新启用他,为国家效力。
四、结语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国家、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通过了解“冯唐”这一历史人物,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苏轼当时的心境和作品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