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资料】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平易近人,语言通俗易懂,深受百姓喜爱。白居易一生创作了大量诗作,内容涉及社会民生、个人情感、自然风光等多个方面,被誉为“诗王”和“诗魔”。
白居易生平简要总结:
白居易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自幼聪慧好学,早年便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他于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多个官职,包括左拾遗、杭州刺史、苏州刺史等。他在任期间关心民生,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
晚年因政治失意,退隐洛阳,专心著书立说。他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子太傅,谥号“文”。白居易的作品流传至今,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主要作品及特点一览表:
作品名称 | 类型 | 内容主题 | 代表诗句 | 特点说明 |
《长恨歌》 | 长篇叙事诗 | 爱情与历史结合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情感真挚,情节动人 |
《琵琶行》 | 叙事诗 | 人生感慨与社会现实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情感深沉,语言生动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五言绝句 | 离别与自然景色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简洁有力,寓意深刻 |
《钱塘湖春行》 | 七言律诗 | 春日西湖景色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描写细腻,意境优美 |
《卖炭翁》 | 讽喻诗 | 社会不公与人民疾苦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批判性强,语言质朴 |
《忆江南》 | 词 | 回忆江南美景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风格清新,画面感强 |
白居易的主要思想与影响:
白居易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应反映现实生活,关注底层人民的疾苦。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他重视诗歌的教育功能,认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强调情感与思想的统一。
在他的影响下,唐代后期的诗歌逐渐走向更加贴近现实的道路,也为后来的宋诗发展奠定了基础。白居易的诗作至今仍广为传诵,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