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谋善断故事来源是什么】“好谋善断”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善于谋划、决策果断。这个成语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尤其与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有关。下面我们将从成语的出处、含义以及相关历史故事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好谋善断”的来源
“好谋善断”最早见于《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彧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古之张良、陈平,不能过也。然其智术深远,好谋善断,非寻常人所能及。”这里用来称赞荀彧善于谋划、判断力强。
后来,“好谋善断”逐渐成为形容人聪明、有远见、决策果断的常用成语。
二、相关历史人物与故事
在三国时期,有几个著名的人物被后人称为“好谋善断”的代表:
人物 | 身份 | 事迹简介 | 是否符合“好谋善断” |
荀彧 | 曹操的重要谋士 | 辅佐曹操统一北方,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策略 | ✅ |
郭嘉 | 曹操的谋士 | 精通兵法,屡献奇计,对局势判断精准 | ✅ |
诸葛亮 | 蜀汉丞相 | 智慧超群,出师表中体现其深思熟虑 | ✅ |
周瑜 | 东吴名将 | 赤壁之战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 ✅ |
三、成语的现代用法
如今,“好谋善断”不仅用于形容古代人物,也常用于现代语境中,比如:
- 职场中:领导或员工具备良好的战略思维和快速决策能力。
- 学习中: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理性分析、果断选择。
- 生活中:面对复杂情况时,能够冷静思考并作出正确决定。
四、总结
“好谋善断”源自三国时期的典籍,最初是对谋士荀彧的赞美,后来演变为一个广泛使用的成语,形容一个人既善于谋划又敢于决断。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这一品质往往被视为成功的重要因素。
项目 | 内容 |
成语来源 |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
含义 | 善于谋划,果断决策 |
相关人物 | 荀彧、郭嘉、诸葛亮、周瑜等 |
现代应用 | 用于形容具备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的人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好谋善断”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处事态度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