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是什么意思】“槁”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但在古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一定的使用场景。它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下面将从字义、用法、常见词语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
“槁”的本义是指“干枯、枯萎”,常用于描述植物或物体失去水分而变干的状态。例如:“草木槁矣”(《诗经》)。
2. 引申义:
- 表示“衰败、凋零”,如“国事槁矣”。
- 在古代文献中也常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如“心槁而神疲”。
3. 作为姓氏:
“槁”也可作为姓氏使用,但极为罕见。
二、常见词语与例句
词语 | 含义 | 例句 |
槁木 | 干枯的树木 | 山间有槁木,风过则声哀。 |
槁死 | 枯死、死亡 | 花瓣槁死,落满地。 |
心槁 | 心情低落、情绪消沉 | 他因失恋而心槁,终日不语。 |
槁然 | 状态干枯、憔悴 | 她面容槁然,仿佛一夜之间老去。 |
三、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 文学与古文:在古文或诗词中,“槁”多用于描绘自然景象或人物心理状态,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
- 现代汉语:在日常交流中较少使用,多见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中。
- 注意区分:不要与“稿”混淆。“稿”指稿件、草稿,意义完全不同。
四、总结
“槁”是一个表示“干枯、枯萎”的汉字,常用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表达自然或人的情绪状态。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特定语境下仍有一定的表达价值。
字义 | 本义 | 引申义 | 用法 |
槁 | 干枯、枯萎 | 衰败、凋零 | 文学、古文、书面语 |
举例 | 槁木、槁死 | 心槁、槁然 | 多用于描写自然或情感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槁”虽不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中有着独特的表达功能。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阅读古文或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