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是什么意思】“计生”是“计划生育”的简称,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为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推行,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和家庭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计生的定义与背景
计划生育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政策、宣传教育等手段,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出生率,以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其核心目标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在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最初是为了应对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资源紧张和社会压力。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这一政策也经历了多次调整。
二、计生的主要内容
项目 | 内容说明 |
目标 |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实施时间 | 1979年正式推行,2016年起全面放开二孩 |
政策形式 | 法律规定、宣传教育、奖励与惩罚措施 |
执行方式 | 由政府主导,基层组织落实,家庭自主选择 |
影响范围 | 全国范围内执行,农村地区执行力度较大 |
三、计生的意义与影响
1. 积极影响
- 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
- 提高了妇女地位和教育水平
- 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 负面影响
- 导致性别比例失衡(男多女少)
- 增加了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负担
- 引发部分家庭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四、计生政策的演变
时间 | 政策变化 |
1979年 | 正式推行“一胎化”政策 |
2002年 |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 |
2013年 | 独生子女家庭可生育二胎 |
2016年 |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
2021年 | 允许三孩,鼓励生育 |
五、总结
“计生”即“计划生育”,是一项旨在控制人口增长、优化人口结构的重要政策。虽然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执行方式和效果,但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中国近年来逐步放宽了生育政策,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
如需进一步了解计生政策的历史变迁或具体实施细节,可参考相关政府文件或学术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