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的含义及求解)】一、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漂泊感,同时也透露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意思是即使关山再高再难跨越,又有谁会为那些迷失方向的人感到悲伤呢?这句表现出作者对自己前途渺茫、无人理解的无奈。
-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指偶然相遇的人,都是异乡人。这句话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人际交往的短暂,也反映出作者身处异地、孤独无依的心情。
整体来看,这两句话既是对个人境遇的感叹,也是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文人对命运、孤独、漂泊的敏感与共鸣。
二、关键词解析与含义对照表
原文句子 | 词语解释 | 含义分析 | 情感表达 |
关山难越 | 关山:指险峻的山岭,象征困难或阻碍 难越:难以越过 | 表示人生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难以突破 | 表现出对前路的迷茫与无助 |
谁悲失路之人 | 谁:谁来 悲:同情、怜悯 失路之人:迷失方向的人 | 问谁会为这些迷失方向的人感到悲伤 | 表达一种被忽视、无人理解的孤独感 |
萍水相逢 | 萍:浮萍,随水漂流 相逢:偶然相遇 | 比喻偶然的相遇,缺乏根基 | 表现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短暂与脆弱 |
尽是他乡之客 | 尽:都 他乡:异乡 客:旅人 | 所有相遇的人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是异乡人 | 表达对漂泊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
三、延伸理解
这两句话不仅是王勃个人情感的写照,也反映了古代士人普遍的心理状态。在那个时代,士人往往为了功名而奔波四方,常常远离故乡,面对人生的起伏与孤独,内心难免产生强烈的落寞与不安。
同时,“萍水相逢”也带有一种哲理意味,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短暂的缘分,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往往是偶然的,未必能长久。
四、结语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人生感悟。它道出了人生的不易与孤独,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短暂与珍贵。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思考。
如需进一步探讨《滕王阁序》的其他段落或王勃的文学风格,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