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之谓大丈夫的上一句是什么】一、
“此之谓大丈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是儒家经典中非常著名的一句话,常被用来形容有志气、有担当、有道德修养的人。这句话的上一句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一内容,以下将通过表格形式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对比。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滕文公下》 |
原文句子 | “此之谓大丈夫” |
上一句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句子出处背景 | 孟子在论述“大丈夫”的标准时提出,强调一个人应具备坚定的信念与高尚的品德。 |
含义解释 | “大丈夫”指具有理想、操守和责任感的人,其行为符合天道与人道。 |
相关语境 | 孟子通过对比“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阐明真正的君子应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 |
三、补充说明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三句话,分别对应居住在宽广的住所(即仁)、树立正确的立场(即义)、践行正直的道路(即礼)。这体现了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也与“此之谓大丈夫”形成逻辑上的递进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这句话常被引用以激励人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操守,成为社会中的楷模。
如需进一步探讨“大丈夫”在现代的意义或与其他儒家思想的关联,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