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孙叔敖纳言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2025-07-02 12:03:12

问题描述:

孙叔敖纳言原文及翻译及注释,求解答求解答,第三遍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2 12:03:12

孙叔敖纳言原文及翻译及注释】《孙叔敖纳言》是一则出自《说苑·敬慎》的寓言故事,讲述了楚国名臣孙叔敖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虚心接受劝谏的事迹。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贤明君主应有的品质:谦逊、包容与自省。

一、

本文讲述的是孙叔敖在担任楚国令尹期间,因一次出行时听到一位老者对他的劝谏,虽然当时并未立即采纳,但后来他深思熟虑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最终改正了错误。这体现了他虚心纳谏、知错能改的美德。

二、原文、翻译与注释对照表

内容 原文 翻译 注释
起始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日出,见一老父,衣粗衣,冠布冠,而谓曰:“吾闻之也,‘人有三怨,不可不察也’。” 孙叔敖担任楚国令尹,一天外出,遇见一位老人,穿着粗布衣服,戴着布帽子,对他说:“我听说‘人有三种怨恨,不能不加以考察’。” “三怨”指人生中容易招致怨恨的三种行为或态度。
劝谏 “一曰,位高而骄人;二曰,禄厚而忘亲;三曰,功大而居之。” 第一种是地位高却轻视他人;第二种是俸禄丰厚却忘记亲人;第三种是功劳大却自居其功。 这是老人对孙叔敖的忠告,提醒他注意自身言行。
回应 孙叔敖曰:“吾不骄人,吾不弃亲,吾不居功。” 孙叔敖回答:“我不轻视别人,我不抛弃亲人,我不居功自傲。” 表面上看,孙叔敖似乎没有问题,但他并未真正理解其中含义。
反思 久之,孙叔敖乃召其子曰:“吾已三戒,而未得其道也。” 过了一段时间,孙叔敖召来他的儿子说:“我已经三次告诫自己,却没有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表现出他对自身行为的深刻反思。
改正 后数日,孙叔敖复出,见老父,谢曰:“吾前言不当,愿闻教。” 几天后,孙叔敖再次见到那位老人,道歉说:“我之前的话不对,希望您再教导我。” 说明他勇于承认错误并寻求改进。
结果 老父曰:“吾闻之,‘善听者,可以为师’。” 老人说:“我听说‘善于倾听的人,可以成为老师’。” 强调倾听和接受建议的重要性。

三、总结

《孙叔敖纳言》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传达了深刻的道理:真正的贤者不仅要有能力,更要有虚心接受批评的胸怀。孙叔敖从最初的自信到后来的反思与改正,展现了一个人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

此篇虽短,却寓意深远,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与借鉴。在现代社会中,无论身处何职,都能从中获得启示:保持谦逊、善于倾听、勇于自省,才是成就大事的根本之道。

如需进一步探讨《孙叔敖纳言》的历史背景或现实意义,可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