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奇解释】《核舟记》是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所著的一篇散文,收录于《虞初新志》中。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讲述了工匠王叔远在一枚桃核上雕刻出一艘小船,并在船上刻画了人物、器物等细节,展现了极高的雕刻技艺与艺术造诣。本文不仅是一篇对工艺品的描述,更体现了古代工匠精神与艺术审美。
一、
《核舟记》以“核舟”为线索,详细描写了王叔远在一枚桃核上雕刻出的小船及其上的场景。文中提到船舱内有两人对坐,一人倚窗而坐,另一人手持茶杯;船尾还有一童子烧水,船头有一位老翁在阅读书籍,船尾还有两个妇人和一个小孩。整个画面生动逼真,令人惊叹。
文章不仅表现了雕刻技艺的高超,也反映了作者对民间艺人智慧的赞美。同时,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出一种“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微雕”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核心内容表格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核舟记 |
作者 | 魏学洢(明代) |
体裁 | 散文 |
主题 | 描写核雕工艺及人物场景 |
核舟材料 | 桃核 |
雕刻者 | 王叔远(民间艺人) |
核舟大小 | “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
船上人物 | 五人(两男子、一老翁、两妇人、一童子) |
船上器物 | 茶壶、书卷、窗户、船桨等 |
艺术特点 | 细腻描写、以小见大、真实感强 |
作者意图 | 表扬工匠技艺,体现艺术之美 |
三、结语
《核舟记》虽篇幅不长,但语言精炼,描写细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审美追求。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了解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重要文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