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婵娟是指什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其中,“婵娟”一词是整句诗中的关键,它不仅具有文学美感,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
“婵娟”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形容月亮,尤其在苏轼的这首作品中,它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团圆的希望。虽然字面上指月亮,但在不同语境下,“婵娟”也可引申为美丽、纯洁、温柔的女性形象,甚至可以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
因此,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中,“婵娟”主要指的是月亮,也暗含了人们对团圆、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原文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婵娟”含义 | 主要指月亮,也可引申为美丽、纯洁、温柔的事物或人物 |
文化象征 | 团圆、思念、美好、永恒 |
词句情感 | 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
语言特点 | 简洁凝练,富有诗意,意蕴深远 |
三、延伸理解
“婵娟”一词并非苏轼首创,早在古代文献中就已有使用。如《楚辞·九章·思美人》中有“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纷郁郁其远承兮,满内而外扬。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虽未直接提到“婵娟”,但“婵娟”作为描写月亮的词语,已逐渐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常见意象。
在苏轼的词中,“婵娟”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抬头望见同一轮明月,便能感受到彼此的牵挂与温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婵娟”在该句中主要指月亮,但其文化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承载了古人对亲情、爱情、友情的深刻思考与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