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紫嫣红的意思是什么】“姹紫嫣红”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花朵盛开、色彩鲜艳的景象。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也常被用来比喻事物繁荣兴盛的状态。下面将从词义解析、出处背景以及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更清晰地展示相关信息。
一、词语解析
- 姹紫:形容紫色的花儿娇艳美丽。
- 嫣红:形容红色的花儿鲜艳动人。
- 整体含义:原指各种颜色的花朵竞相开放,色彩斑斓,后引申为百花齐放、绚丽多彩的景象,也可用来形容热闹繁华的场面。
二、出处与背景
“姹紫嫣红”最早出自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惊梦》一剧,原文为:
>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这句话描绘了春天花园中繁花似锦的景象,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
三、用法与语境
- 本义:形容花儿盛开、色彩斑斓。
- 引申义:比喻事物繁荣昌盛、丰富多彩。
- 常见搭配:姹紫嫣红的春天 / 姹紫嫣红的景色 / 姹紫嫣红的节日氛围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姹紫嫣红 |
拼音 | chà zǐ yān hóng |
词性 | 形容词(多用于描述景象) |
本义 | 形容花儿色彩鲜艳、争奇斗艳 |
引申义 | 比喻事物繁荣、多样、热闹 |
出处 | 明代《牡丹亭·惊梦》 |
常见用法 | 描写自然景色、节日氛围、文化活动等 |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旅游宣传、节日描写等 |
五、结语
“姹紫嫣红”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可以用于描绘自然之美,也可以用来形容社会发展的繁荣景象。在日常写作和表达中,恰当使用这一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