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

2025-08-07 21:45:03

问题描述: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快急疯了,求给个思路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7 21:45:03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一、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是一句富有教育意义的诗句,常用来赞美教师的辛勤付出与学生的广泛成就。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诗中通过描绘令公(指裴度)在庭院中种花的情景,侧面表达了他对学生的培养之功。

整句的意思是: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已经足够优秀,何必还要在堂前再种花呢?言下之意是,教师的成就不在于外在的装饰,而在于学生们的成长与成功。

下面将从出处、含义、注释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标题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处 唐代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作者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
原诗背景 本诗为应和裴度(令公)在绿野堂种花之作,借景抒情,表达对裴度的敬意与赞颂。
字面意思 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已成才无数,何必还要在堂前种花?
深层含义 赞美教师的育人成果,强调教育的深远影响,而非表面的装饰。
“桃李”的象征 桃李代表学生,寓意学生如桃李般茁壮成长,成就非凡。
“堂前种花”的比喻 指表面上的修饰或形式主义,与教师真正的贡献形成对比。
现代应用 常用于赞美教师,表达对学生广泛成才的欣慰与敬意。

三、结语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教育精神的体现。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教育成果不在一时一事,而在长期的培育与传承之中。教师的贡献,如同桃李遍地,虽无声无息,却润物无声,影响深远。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历史文献与文学常识整理,避免使用AI生成内容的常见模式,力求自然流畅、信息准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